5.17地产新政力度空前!市场还在担心什么?
5月17日,两场会议,三项通知,一揽子房地产新政出台——
下调首付比例:首套房低至15%,前所未有;二套房25%。
降低公积金贷利率:下调0.25pct.,首套5年期以上“破3”。
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地方自主确定。
再贷款支持地方收储:央行3000亿元,撬动银行2000亿,合约5000亿。
以合理价格回收闲置土地:可用地方政府专项债。
业内认为,这是史诗级的救市新政,是房地产政策真正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表达了高层对房地产行业的重视和支持,也意味着各界共识的达成。
接下来,就是合力抓政策落地执行,破解堵点难点,提升信心,激发住房消费,最终推动房地产业走向良性循环。
01“去库存”思路明确
4月底的高层会议首提“消化存量、优化增量”,被业界视为新一轮去库存的开始。5.17多部门协力打出的政策组合拳,积极响应,将去库存政策具象化。
其一,对于房企已建成未售的商品房项目,由非城投地方国企收购,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资金来源方面,央行为此新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按照贷款本金的60%向21家全国性银行发放,撬动银行2000亿元,总量约5000亿元,向作为收购主体的地方国企发放。
其二,对于已拿地未开工库存,支持企业优化开发(允许合理调规调设计),鼓励转让或合作开发(支持“带押过户”),支持地方以合理价格收回闲置土地,用于保障房建设,可为房企退地提供便利,有助于房企盘活存量,化解资金压力。
此外,对于在建未售项目,政策明确可通过“白名单”协调融资机制,获得商业银行开发贷,强调“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对于已售未交付项目,要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压实地产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责任。
02 5000亿够不够?
毫无疑问,政府收购模式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去库存、激活楼市的手段,但同样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财力。
据国家统计局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7.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即3.91 亿平。1-4 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9978元/平,估算全国商品住宅待售货值约3.90万亿元。
华泰证券测算,在收购折价率在 0-30%的假设下,预计5000亿元保障房再贷款可去化商品住宅现房库存的12.7%~18.2%。
因此市场有担忧,与数万亿的去库存资金需求对比,已公布的资金体量有限,或导致去库存规模有限,对楼市的提振效果有限。
研究机构纷纷表示,去库存还需要更大的资金体量,需要观察后续政策额度会不会追加,或者会不会通过发行专项债等方式提供增量资金。
同时,有业内人士也分析,预计地方国企收购已建成未售的商品房项目后,不会马上转售,会倾向选择租赁,因为收购后再马上转售,实际等于楼市没有“去库存”。
但从8个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城市看,截至2024年3月,1000亿元的额度(并入3000亿保障房再贷款计划)仅使用了 20亿元,反映出落地难,配租型保障性住房的租金回报率不够,无法覆盖利息支出及运营维护成本。
但也有专家表示,5000亿元再贷款够不够,在于采取什么样的资金运作方式。
如果采取金融化做法,地方国企以约7折折价收购房企已建成未售现房,租金回报率可做到约2%。加上政府贴息1%,租赁回报率能到3%,可以覆盖住资金成本及运维支出。后续还可以通过发行REITs,撬动市场长期资金入市,达到规模化的去库存效果。
03 楼市后市走向
需求端刺激购房入市,供给端推动去库存,继续保交房,通过“白名单”化解房企流动性风险,双管齐下,业内预计预期会逐渐修复,进而带动楼市销量整体走向回暖。
从市场反馈看,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存在明显下调空间的城市,比如北京,5.17新政对楼市的情绪提振效果明显。
5月18-19日是新政后的首个周末,据中原地产数据,北京二手房周六成交900多套,周日成交1100多套,周末两天总成交超2000套,部分中介门店反馈带看量翻倍。
新房方面,部分项目到访增多,但分化仍然明显,整体成交量暂无明显变化。客户仍处于观望期,后续看商贷首付比例和利率是否会随5.17新政而调整。
整体看,5.17政策“组合拳”提振效果能否持续,仍要看后续的落地执行,以及是否有提高经济、就业收入等相关政策的合力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