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应做到差异化和精细化|民企大调研④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编者按:
民企活则经济活。在当前阶段民营企业发展有什么具体的痛点难点?有什么具体的愿望和诉求?提振民企信心要从何处入手?2023年9-10月,我们调查了超过400家民营企业,希望能够倾听它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它们最真实的诉求,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关阅读:从需求不足到“规模歧视”:界面新闻2023年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民企大调研①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各项楼市支持新政,但在预售资金监管方面依然是趋严,严格进行缴存和使用管理,明确相关各方职责,以减少房地产市场风险,这意味着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是当前楼市的重点。
比如在10月16日,杭州发布的楼市新政中提到,要求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监管额度内资金专款用于工程建设。
成都在9月26日的新政中也明确,要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加大全过程监督监管力度,督促开发企业、商业银行、购房人将预售资金全部直接存入监管账户,确保监管额度内资金专款专用于工程建设,确保商品房竣工交付。”
在国内实行的预售制度是全款预售制度,即在预售阶段购房者就需付清全款,无论完全靠自身,还是通过首付加上银行按揭贷款付清,这类在交货前就已付清全款的大宗交易本就携带着极高的交付风险。
因此,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的初衷在于监管买房的预付款,使其真正用于项目建设,保证购房者能够如期收房。
可以说,在全款预售下,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既是防范超高交付风险的必要制度安排,也担当了维护交易公正和社会信用的重要使命。
1994年颁布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中就明确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具体办法由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此后在住建部的督促下,在2010年各地基本都制定了本地的预售资金监管办法。
遗憾的是,最终在执行层面并不乐观。
预售资金监管未落至实处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行业的高速发展,但这一弊端在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时显现出来,预售资金监管一度成为行业危机演化中的重要变量,尤其是当大量民营房企相继陷入流动性危机时。
随着不少大型房企在公开债务市场违约,导致大批量项目建设缓慢、甚至停工后,为保交楼,各地方政府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加强监管,提高监管额度、严控资金支取、暂缓差异化监管等,房企自由调配预售资金的时代基本结束。
在近期界面新闻对民营房企的采访调查中,有部分民营房企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应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制度,适当放宽对房企预售房款监管资金的提取条件和流程,以及房企对销售回款合理支配的范围。
比如,在项目层面保交付基本可控,有第三方认可的情况下,适度放松预售监管资金比例。
一位民营房企人士认为,绝大部分优质民企在手现金中,仍有非常高的比例处于各地预售监管资金账户中,加上当地银行及合作方资金管控,造成集团可自由支配现金极其有限,客观上也对公司正常的还本付息造成极大压力。“比如某项目到正常完工所需建设资金是1个亿,但当地对预售资金的监管远高于这个数,甚至需要达到2个亿,对预售资金的过高比例监管使集团可调用资金非常有限”。
多家民营房企人士建议,考虑对于符合主业清晰、经营稳健、综合治理佳的地产企业,给予差异化的监管资金政策,适度降低监管资金比例,给予更多监管资金提取的灵活性,确保在关键支付节点前,能根据工程进度即时提款。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界面新闻,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肯定是希望预售资金监管放松,因为他们资金链紧张,销售回款下降,压力很大。但从政府监管角度来讲,势必是要加强的。
李宇嘉指出,开发商资金压力越大,那么保交楼的难度就越大,政府压力也就越大,所以肯定是要严格执行预售资金监管。
“当然不一定是要增加预售资金监管比例,而是到底哪些该监管,哪些不该监管,怎么监管,怎么提取,都需要标准化,使得市场各方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这样就不容易套用预售资金。”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向界面新闻指出,预售资金监管其实是逐年在升级,今年应达到了历史上最严的程度,“即使是日光盘,开发商对资金的调用也要等项目封顶以后。”
“短期来看,放松预售资金监管也不太可能。”宋红卫认为,在保交楼、保交付的大背景下,资金是用来保证对应项目的交楼竣工,不能挪为他用。
在近两年对预售资金强监管后,全国的保交付工作整体向好。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为19.8%,较1-8月增长0.6个百分点,这说明各地保交楼工作成效明显。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5319万平方米,增长20.1%。
在这一背景下,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层面并非没有优化的空间,可以按照项目做划分,只要该项目剩余的监管资金能够保证用到这个项目的竣工,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许开发商去提取。但不应该分房企,否则市场会形成偏见,甚至会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
目前,已经有城市决定针对房企预售资金实行差异化监管。以杭州为例,明确可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经营状况等,对预售资金实行差异化监管,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甘肃敦煌市近日也发文,“对资质和信用等级较高、经营业绩较好、无不良行为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降低其重点监管资金标准,对预售资金缴存规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跨节点拨付预售资金。”
相关专题:让民企来说话!界面新闻2023民营企业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