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临空经济示范区:一港三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日热点:成都一环最大城中村完成翻新改造。成都双流区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过“一港三区”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流国际机场的提质改造和“一港三区”环港经济区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航空枢纽能级,推动了航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航空产业规模达到1295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1500亿元。双流区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强贸易、贸易聚产业”的新格局,推动“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转型,为成都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成都双流区,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近年来通过“一港三区”战略,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双流国际机场的提质改造,不仅提升了机场的运营效率,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港三区:航空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双流区以“一港三区”为核心,构建了环港经济区,通过航空智能制造区、航空口岸贸易区和航空现代商务区的协同发展,推动了航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航空产业规模达到1295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点六,预计到2027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双流区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强贸易、贸易聚产业”的新格局,不断推动“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转型。双流国际机场作为全国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4F级机场,其便捷的出行体验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空港国际门户枢纽能级跃升
双流国际机场的能级跃升,不仅体现在旅客吞吐量的增长,更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提升。AI精准定位视频寻人系统、L4级登机桥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机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2024年,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243万人次,预计2025年客运吞吐量将冲刺3500万人次。
双流区通过“客货并举”的策略,加密织优“北上广深乌拉宁杭”快线网络,构建“欧线为主、兼顾美亚”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力争2025年货邮吞吐量突破65万吨。
航空智能制造区:集群成链,创新驱动
航空智能制造区作为“一港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培育航空新质生产力,打造航空先进制造业聚集地。围绕空客、中国商飞等链主企业,双流区规划布局了空客全生命周期配套产业园、大飞机创新示范园等重大项目,推动航空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目前,航空智能制造区已聚集中国商飞、成都航空、空客等19家知名企业,2024年实现航空产业规模96亿元,正加快建设14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150亿元以上。
航空口岸贸易区: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航空口岸贸易区是双流“一港三区”中的改革创新前沿。通过创新“国际快件中心安检前置”模式,货站到中心的地下通道将通关时间从原来的10多个小时缩短为2分钟。2024年,中心通关总票数超过1亿票、货重约14.5万吨,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百六十三。
双流区通过“产贸并行”赋能航空口岸贸易区,以“物流提效+口岸转化”双轮驱动,推动口岸与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7年片区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
航空现代商务区:竞展新颜,引领消费
航空现代商务区作为“一港三区”中的消费引擎,通过“商展并重”提质增效,建设城市“会客厅”,打造“来川到蓉”的空港商圈。双流区将突出“消费引流、会展创流、总部聚流”,将“枢纽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力争2025年片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双流“一港三区”战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区域航空枢纽能级,也为成都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未来,双流区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一港三区”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