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成都天府新区碳汇绿廊,绿色生活新体验
成都天府新区近日完成了首个碳汇绿廊项目的建设,该项目占地6.1万平方米,包括生态绿地修复、人行天桥及覆土建筑等。绿廊设计融合自然元素,优选高固碳树种,每年可固碳约175.12吨,为城市提供了天然氧吧。
近日,成都天府新区完成了其首个碳汇绿廊——天府**商务区城市森林碳汇综合提升项目的竣工验收。这一项目不仅标志着天府新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步伐,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绿色生活体验。
碳汇绿廊:城市与自然的无界融合
该项目位于天府新区**商务区北侧,占地面积约6.1万平方米,包含5.6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地修复、跨夔州大道的人行天桥以及1.3万平方米的配套覆土建筑。绿廊设计秉承“无界森境”理念,巧妙融入山谷、河流、聚落等自然元素,与周边街区公共空间无缝融合,形成一种隐于都市的秘境。
在实现碳汇目标方面,项目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优选乡土高固碳树种,科学配置44种乔木,其中百分之八十六点三为乡土高固碳树种。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项目有效提升了植被存活率、景观观赏性和固碳能力。
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的日常应用
绿廊建设还坚持“绿色低碳”原则,优选本地绿色低碳材料,覆土建筑以绿建标准设计修建,部分游步道照明设施采用清洁太阳能发电。经测算,绿廊建成后每年可固碳约175.12吨,为城市打造一个天然氧吧。
功能升级:健康生活的便捷触达
为提高空间综合利用效率,绿廊采取了“生态+载体建设”的模式,科学布置了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覆土建筑——“森林之屋”。这一建筑不仅提供了167个便民停车位,还设有约5000平方米的地面用房,可根据项目业态引入不同类型商业,与邻近商业形成互补关系。
此外,绿廊还设置了1座跨夔州大道的弧形人行天桥,天桥造型取自大自然蜿蜒流淌的河流,连接绿廊东西两侧,缩短绕行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成都天府新区的这一碳汇绿廊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为市民提供了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