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首批发放资金15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妤涵
在发放四大一线城市首张“房票”后,广州再成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首批首笔的落地城市。
1月30日,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微,广州市白云区罗冲围片区潭村、民科园片区大沥村等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1426亿元,首批发放资金15亿元。
据悉,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征收补偿安置、安置住房建设以及安置住房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其中,白云区的罗冲围片区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全国首笔专项借款1亿元。
据了解,罗冲围片区紧邻广州市白云站,普遍存在房屋质量差、公建配套设施缺乏、公共空间稀缺和交通网络不发达等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问题,该片区也是广州今年城中村改造四大重点片区之一。
而在片区之中的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范围共147公顷,未来规划总建设量27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安置住宅6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1万平方米,以潭村改造为开端,罗冲围片区的首期四条城中村改造将依次展开。
据悉,此次负责罗冲围片区建设的企业为珠江实业集团和机场建设投资集团,均为广州市属国企。另外,广州今年要重点推进的其余三大片区也均由本地国企来操刀。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界面新闻表示,由国企主导,回归公共属性,城中村改造可以获得公共资金支持,包括专项债、专项借款和PSL。
而专项借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前期资金投入太大,资金回收周期太长,导致投入产出现金流不匹配,期限错配。以提振国企、城投推进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降低城中村改造的成本。同时,也是推动城中村改造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创新,有利于推动城中村改造加速,落实城中村改造的公共属性,确保规划目标能够实现。
此次罗冲围片区潭村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获得专项借款资金,也标志着目前广州“依法征收、净地出让”城中村改造的全面落地,开启了新一轮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篇章。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目前广州已进入存量用地发展时代,新增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计,广州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1917平方公里,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约为25.5%,经初步调查认定,城中心六区建设用地765平方公里中,约34%为低效用地,规模达261平方公里,2023年已被纳入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就整个广州来说,全市的居住空间有一半左右是城中村,一些低品质、杂乱的城中村集中在中心城区及附近,将城市空间分割的支离破碎。所以于广州而言,创新以存量资源再利用为主线的空间发展新模式迫在眉睫。
自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后,国家陆续发布了支持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扶持政策,广州城中村改造也借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断提速。
2023年全年,广州新批复文冲东、庙头村、湖中村等城中村改造项合计达15个,其中,里仁洞村、车陂村、火村二期等改造项目先后取得新进展,另有1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2023年迎来新开工。
今年1月5日,广州在荔湾区的石围塘征拆现场,发放了首张“房票”,成为首个落实房票安置的一线城市。其允许房票全市通用,允许转让,到期未用也可申请兑换成货币,打破了“原址回迁+发放现金”这两种传统的补偿格局,破解了城中村改造中的安置难题。
1月26日,广州又发布了关于公布实施《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通告。其中指出,到2035年广州市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相当于广州总面积的4%,拟推进的旧村庄旧城镇全面改造与混合改造项目达291个,将通过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种方式并举,推动低效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
从全国范围来看,据中指研究院预测,未来5年,我国超大特大城市进行的城中村改造将推动大约10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
近期监管部门明确,纳入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的城市扩围,由城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分别扩围至省会城市或城区常住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省会城市或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按照相关指标推算,纳入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的城市将由35个分别扩大至52个和106个。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将有更多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设中获得进一步支持,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