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重在可持续

  国家开发银行近日在福州落地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贷款,标志着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正式启动。

  调查显示,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如今则在原有以配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基础上,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此次规划建设,意在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机制。

  保障性住房建设重在“保障”属性,关键在市场和保障“边界”的清晰,难在供给的可持续。新一轮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在推动住房机制和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上,体现出三方面的特点,有望让保障性住房更好地发挥保障功能。

  一是精准锁定,在“保障谁”上更为明确。按照要求,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在保障范围上,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两类群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申购标准,是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住房、财产等因素按顺序配售,从最困难的群体做起,逐步拓展范围。

  二是盘活存量,在“怎么建”上更可持续。2023年发布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对保障性住房房源的建设和筹集,除了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支持新建外,还提出了两个盘活存量的思路,第一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房地产企业破产处置商品住房和土地、闲置住房等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第二支持利用闲置低效工业、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这有利于增加保障性房源的供给量和可持续性,从而更好地解决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

  三是封闭管理,在“如何管”上更加规范。根据新的思路,保障性住房不得上市交易、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违规将新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同时规定,工薪收入群体购买的保障性住房不得长期闲置,否则将由政府予以回购。可以看出,新一轮改革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在配售和管理上加强规范,为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属性再添一道保险。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居民住房困难,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一定要尽快补齐保障性住房建设短板,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努力让老百姓在基本住房需求上消除焦虑、稳定预期,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