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严打工程建设领域“挂证”行为,保障建筑质量
今日热点:北京开展工程领域违规挂证专项治理。北京开始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挂证”行为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查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执业资格与实际工作单位不一致的情况。治理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旨在保障建筑市场秩序和工程质量安全。
最近,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四个部门发起了一项关于工程建设领域违规“挂证”行为的专项治理行动。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严厉打击专业技术人员注册执业资格违规“挂证”现象,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这次专项治理的目标对象包括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查处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一致,出租出借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等“挂证”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自查自纠阶段,从现在起到2024年10月底。这期间,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单位需要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自查是否存在“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如有相关问题,需及时办理注销等手续。对于在自查自纠期间及时整改到位的人员和单位,相关部门可视情况不再追究其责任。第二阶段是全面排查阶段,从2024年11月开始到2025年1月底。这个阶段将重点核查注册单位与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不一致或在多个单位同时缴纳等情况。
根据专项治理的“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对违规“挂证”的人员将依法依规撤销其注册许可,并在3年内不允许再次申请注册。对违规使用“挂证”人员的单位,将予以公开并纳入资质动态核查。对违规的中介服务机构将依法从严查处,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给予行政处罚。同时,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挂证”行为的,将告知其实际工作单位。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快,工程建设领域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此次北京市对“挂证”行为的专项治理,无疑是一次重大举措。专业技术人员的“挂证”行为不仅损害了建筑市场的公平性,还可能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通过这次专项治理,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这次行动也提醒了用人单位,要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只有通过培养和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工程质量和市场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专项治理不仅针对违规的个人,还对违规的单位和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这种全方位的治理方式,有助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未来,希望更多的城市可以借鉴北京的做法,加强对建设领域的监管,让我们的城市建设更加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