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点“老幼共养”,让幸福在社区延续

网友关注: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启动了首个“老幼共养”服务点,通过结合托育和养老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照护。老人和孩子们在同一屋檐下,各自享受专属的活动空间,形成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7月底,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启动了首个“老幼共养”普惠服务点。这个新服务点不仅接收了4名两岁的幼儿,还设立了养老服务区。小朋友们在幼师的带领下,开展丰富的活动。而在隔壁的养老区,老人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着使用智能手机。汪先生作为其中一位幼儿的爷爷,他表示:“孩子应该和孩子在一起玩,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

《中共**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并特别强调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德胜街道办事处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核心区,拿出社区公共空间同步构建养老、托育机构,体现了微改革的创新精神。

德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吴红介绍,街道早在2017年就开设了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中心,通过购买服务为居民免费提供亲子课程。经过调研发现,许多家长对托育服务有很大需求。2023年10月,第一个托育点开张,不到3个月就满员了。在此基础上,街道决定将现有的养老驿站改造为老幼共养服务点。新的服务点对近400平方米的区域重新规划,托育区和养老区之间设置三道门,保证两边互不影响,还升级了监控设备。

德胜街道的“老幼共养”服务点是一次创新的尝试。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了空间资源,还让老人和孩子们在同一个环境中各得其乐。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这种模式为社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托育和养老的结合,不仅能减轻年轻家长的负担,也让老人们有了更多的社交和学习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独居老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再感到孤单。同时,这种服务模式也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未来,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社区受益。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