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内幸福通勤回归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百度地图联合发布了《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45个主要城市,通过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3个方面9项指标,揭示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特征。《报告》揭示了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的3个方面特征变化:幸福通勤回归,慢行交通需求增加;极端通勤改善,超长通勤仍需关注;城市空间拓展,轨道覆盖边际递减。

  幸福通勤回归

  《报告》将5公里以内的通勤距离称为幸福通勤。《报告》显示,2023年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比重由降转升回到5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连续3年幸福通勤全线下降趋势发生转变,42个城市幸福通勤由降转升,其中深圳、广州、长沙、武汉等11个城市已经回归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超大城市2.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为32%、特大城市为33%,较2019年增加2个百分点,广州、深圳分别达到44%、35%,是超大城市中的最高水平,增幅显著。2.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增加,15分钟骑行可达,慢行通勤需求增长需要关注。

  以通勤时间计算,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达77%,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22个超大特大城市中,16个城市同比提升,深圳达到81%,成为首个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达到80%的超大城市。

  北京极端通勤比重最高

  《报告》将60分钟以上通勤时间称为极端通勤,2023年主要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12%,同比持平。22个超大特大城市极端通勤“零增长”。北京仍是极端通勤比重最高的城市,达到28%。

  提升长距离通勤的交通效率是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改善极端通勤问题的重要手段。22个超大特大城市中,超过800万人单程通勤距离在25公里以上,占通勤人口的8%,较2019年增加1个百分点。北京25公里以上超长通勤人口比重最高,达到12%,排名第2位的广州达到10%。特大城市中,超长通勤人口比重最高的东莞、青岛、长沙,均超过8%。

  2023年超大城市平均通勤距离9.5公里,同比减少0.1公里;特大城市8.3公里,同比减少0.3公里;41个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同比没有增加,连续3年的增长趋势放缓。与2019年对比,45个主要城市中,42个城市职住分离增加、39个城市通勤距离增长,城镇化进程中超大特大以及多数大城市的职住分离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

  九成城市通勤半径增加

  服务城市通勤人群、提升通勤效率,既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根本要求,又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体现。《报告》显示,近5年,九成城市通勤半径增加,其中上海通勤空间拓展显著。2023年上海超越北京成为通勤空间半径最大的城市,达到42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超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间半径38公里、特大城市30公里,与2019年相比,45个主要城市中,41个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增加。

  42个运营地铁的城市中,800米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总体平均水平为20%,其中,超大城市达到28%、特大城市达到17%。贵阳3号线新增里程43公里,穿心线路串联了城市中心与重要外围组团,带来11个百分点的通勤覆盖提升,是年度增幅最大的城市。

  2023年度新增800公里轨道线路,覆盖通勤比重仅提升1个百分点,单位新增轨道里程的通勤提升效益较2022年减少一半。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最高的4个城市分别是:深圳35%、成都34%、武汉33%、广州31%,年度新增轨道均未能有效提高通勤覆盖。(记者 任震宇)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