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入场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深圳开启“以购代建”模式

8月7日,深圳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安居”)发文宣布,为积极构建“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双方自愿原则,深圳安居所属企业拟开展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安居为深圳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和保障性住房专营机构,于2016年6月30日注册成立,截至去年年底,集团总资产1965亿元,净资产1043亿元,实现总投资1691亿元;累计筹建保障性住房28.2万套,供应12.2万套,约占深圳全市同期总量1/3。

从本次房源征集的范围来看,包括深圳市(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范围内商品房性质的住宅、公寓、宿舍等,优先选取整栋或整单元未售、可实现封闭管理的楼栋项目(房源)。

在户型面积方面,其要求被收购房源的主力户型面积应满足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户型、面积(65平方米以下)要求。

与此同时,深圳安居还要求被收购房源处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区位,贴近区域发展核心片区,具备产业基础、发展优势;临近地铁口、公交站,具备基础设施、生活配套相对完善等宜居条件。

并且,收购房源需要手续齐全,拟收购项目须四证齐全,保证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征集期限为自通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0月31日。

自此,深圳也成为一线城市第二个开启“以购代建”模式的城市。

此前5月30日,广州增城政府公告显示,其公开征集广州(新塘)至汕尾铁路项目(新塘段)符合条件商品性安置房源报名,即向社会征集符合条件的住宅房源(房企),再依照相关流程选定安置房源。

“广州之前的做法还是带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因为是特定项目下的“以购代建”。但从深圳来看,其是针对全市开展的,所以示范效应更强,也更具有信号意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界面新闻表示。

严跃进指出,此次深圳收购库存房源的操作,其标准和其他城市相似,总结起来即是四个维度,即楼栋完整性、区位有优势、户型匹配保障房要求、设施配套齐全、产证合规。实际上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区域具备产业基础,这也和当前各地保障房中落实职住平衡的导向有关。

但从政策效果来看,预计前期住宅项目可能落地的收购量相对有限,对商品房市场短期的影响有限。

“不过,整栋的公寓和宿舍可能会落地,因为公寓和宿舍市场价格相对比较低,开发商愿意以大宗的体量交易出去来缓解资金链。政府收回来也可以作为人才公寓类租赁型保障房”,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界面新闻表示,

从全国范围来看,据中指研究院监测,目前已经有10余个城市已发布征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公告,明确房源征集范围、条件和价格。

主要的政策背景是此前在4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中,明确了存量房消化和增量房优化相结合的新指示。在此之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主要以划拨土地和新增建设为主。在5月17日国务院视频会议以后,各地便开启了存量收购这一政策。

“当下,新建商品房销售去化下降,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保交房和债务偿还存在一定压力,导致防风险的任务开始吃紧。通过存量收购,既可以解决保交房的任务,也可以去化库存稳定商品房市场,还可以缓解开发商资金链,更好的去偿还债务,也增加了保障房筹集渠道。而且在14号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存量筹集是一个渠道”,李宇嘉表示。

数据表现上,在去化动力持续不足的情况下,当前新房库存量并未有明显下降效果,去化周期升至近年来新高。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7月份全国重点15个城市,新房库存面积为12239.79万平方米,环比微增0.6%,同比上涨1.1%,去化周期为18.3个月,较上月再增加0.1个月。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中,深圳当前库存量有相对明显的下降趋势,环比下降4.9%,但去化压力仍然较大,去化周期达21.3个月,大于北上广,且较去年同期增加6.4个月;北京、上海、广州当前去化周期分别为21.1、8.4、19.9个月,去化压力依旧很大。

近日,**政治局会议中再次强调支持收储商品房,预计接下来收储范围将逐步扩容发力,助力商品房去化。

而深圳安居此次的操作意味着一线城市已经开启了“以购代建”的模式,政策的落地也会加快,预计接下来京沪两地有望跟进。

阅读剩余
THE END